首页

国产女王踩踏坐脸女奴视频

时间:2025-05-26 11:54:46 作者:赛龙舟、包粽子、品民俗……临近端午 各地节日氛围愈发浓厚 浏览量:99411

  央视网消息:5月24日,2025粤港澳大湾区茅洲河龙舟赛鸣枪开桨。

  本次龙舟赛是粤港澳大湾区今年的首场省级龙舟赛事,来自大湾区的24支专业队伍,分为湾区男子组、湾区女子组和深圳组三个组别。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,江门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、中国香港女子龙舟代表队、燕罗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,分别夺得各组第一名。

  浙江桐乡:赛龙舟逛集市 多彩民俗迎端午

  24日,在浙江嘉兴桐乡市,市民游客欢聚在京杭大运河畔,看龙舟竞渡,体验端午民俗。

  上午10点,10多艘装点精美的龙舟在京杭大运河桐乡崇福段蓄势待发。随着发令的鼓声响起,龙舟两艘一组在水面上劈波斩浪。河面龙舟竞渡,船桨翻飞,队员们在阵阵鼓声和掌声中合力起桨,奋勇争先。

  现场不仅有龙舟竞渡,还有鱼灯表演、运河鼓舞、舞狮表演等民俗文化项目。在大运河畔的北塘直街,游客们逛宋韵集市,品端午长桌宴,体验互动游戏,丰富多彩的传统端午民俗深受大家喜爱。

  贵州石阡:巧制茶香姊妹粽 美食传递邻里情

  在贵州铜仁石阡县新华村,村民们正齐心协力制作独具当地特色的茶香姊妹粽,让浓浓的粽香与邻里情交织在一起。

  一大早,五德镇新华村的村民们便忙碌起来。采摘当天的新鲜粽叶,洗净晾干后,准备好本地糯米、板栗、稻草等材料,便依照老一辈传承的方法包姊妹粽。先将粽叶折成漏斗状,放入糯米和板栗等馅料,包成三角粽。随后,取一小张粽叶重复以上步骤,将小三角粽挨着大三角粽放置,用同一片粽叶覆盖,最后用稻草紧紧系牢,一个造型独特的姊妹粽就完成了。

  随后,村民们架起柴火,用铁制鼎罐蒸煮器具开始熬煮姊妹粽,这一过程需持续两个半小时。姊妹粽的独特风味秘诀在于放入当年新采的苔茶,在柴火慢炖下,苔茶清香与粽香交融,散发出诱人香气。

  在新华村,包姊妹粽不仅是美食制作与文化传承,更是邻里情谊的纽带。当一锅锅热气腾腾的茶香姊妹粽出锅后,村民会分送邻居亲朋,共享这份节日的喜悦和温暖。

  云南昌宁:特色粽子“香”约端午 风味独特受欢迎

  在云南保山市昌宁县,茶叶粽、碱水粽、火腿粽等特色粽子琳琅满目,以独特风味满足不同食客的味蕾。

  一大早,茶农字绍娟就开始挑选当地优质的古树红茶,熬煮出红褐色的茶汤,放凉,再倒入淘洗干净的糯米中。糯米泡发好,大家围坐在一起包粽子,再用大火蒸煮,很快,一个个棱角分明、茶香四溢的茶叶粽新鲜出炉了。

  除了茶叶粽,碱水粽同样深受当地人的喜爱。这种粽子是将粟米秆烧成灰,加入开水过滤制成碱水。然后将糯米与碱水混合浸泡5至6小时,为糯米上色、增香。碱水粽包好后,需要大火煮4个小时左右,口感最佳。

  包碱水粽的时候,当地人还会加入云南产的火腿,制成独具特色的火腿粽,一口下去,火腿的咸香与糯米的清甜完美融合,唇齿留香。

  云南昆明:各式粽子新鲜上市 现包现卖老味道

  在云南昆明的各大农贸市场,各种特色粽子新鲜上市,特别是现包的粽子颇受欢迎。

  在昆明的这个大型农贸市场里,端午粽子已进入热销期,来自昆明、红河、西双版纳的特色粽子被放在了摊档的明显位置。

  逛了一圈,这家来自贵州的粽子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。老板说,这次他带了十几个口味的粽子来,粽叶都是从贵州寄来的,主打特色和新鲜。

  各种新口味的粽子成为市场的宠儿,但也有不少人还是喜欢现包现卖的老味道。

  有买成品粽子的人,但也有一些消费者还是喜欢买粽叶和材料回家自己包,让端午粽子满载着家的味道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角逐北约秘书长,约翰尼斯胜算几何?

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,踏上雄安新区这片热土,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,随处可见日新月异的创新创造。一座高水平现代化的千年之城,正拔节生长。

韩建业:首届世界新石器时代大会高度关注中国考古

作为陶寺遗址考古重大发现,观象台向人们展示了陶寺先民如何利用12道观测缝,研究太阳的光影,并推算一年中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等20个节令。同时,在夏至这天,利用他们自己发明的天文历法观测仪器圭表,来判断节令、地中,进行相应的大地距离测量。

寒潮大雾大风沙尘暴四预警齐发 多条高速有道路结冰风险

福建泉州11月15日电 (记者 孙虹)泉州市红十字会与金门红十字组织15日签署交流合作备忘录,在加强海上救援互助、协助台胞病患返乡、拓展青少年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。

武磊攻破巴萨球门

据台媒9日最新爆料,赖清德已经展开新行政团队的布局,行政机构“三长”基本内部敲定,其中行政机构负责人将由民进党前主席卓荣泰出任,副负责人为前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郑丽君,秘书长则为现“国发会主委”龚明鑫。

河南今年以来查办农资案件1635起

礼记·月令》有云:"数将几终,岁且更始。"在我国古代,"岁"是收割和祭祀的工具。甲骨文中形如人背负禾粟的象形字"年",则象征了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。长久以来,人们在春节前后,围绕"年"的丰富社会实践,寄托着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